循环水供水总管线超声波流量计测量不准,核心原因集中在安装条件不达标、介质特性干扰、参数设置错误、仪表自身故障四类,以下是具体拆解和关键排查点:
一、安装条件不达标(最常见原因)
管道适配性问题
管道内壁结垢、腐蚀严重,或有涂层、衬里脱落,导致超声波反射 / 透射信号衰减、散射,无法准确捕捉流速。
管道材质不符合要求(如铸铁管、水泥管等多孔 / 非均质材质),或管道直径、壁厚与仪表标定值不一致(误差需≤3%)。
安装位置无足够直管段:上游直管段≥10 倍管径,下游≥5 倍管径,若附近有弯头、阀门、泵体,会造成流场紊乱,影响测量。
探头安装不当
探头安装角度偏差(未按 V 法、Z 法要求对齐),或与管道表面贴合不紧密(耦合剂涂抹不均、有气泡)。
探头间距计算错误(未根据管径、管道材质、声波折射角调整),导致声波路径偏离预设轨迹。
探头安装在管道顶部(易积气)、底部(易积污),而非水平管道的两侧(最佳安装位置)。
二、介质特性干扰
循环水水质影响
水中含大量气泡、悬浮物(如泥沙、藻类),会散射超声波,导致信号强度下降、测量跳变。
水温波动过大(超出仪表工作范围,通常 0~80℃),或水质浑浊度、粘度超标,改变超声波传播速度。
水中化学药剂(如缓蚀剂、杀菌剂)形成的油膜、絮状物附着在管道内壁,阻碍声波传输。
流场不稳定
循环水泵启停、阀门调节导致水流速度突变,或管道内存在涡流、回流(尤其大管径管线),超声波流量计难以捕捉稳定流速。
供水管线流量低于仪表最小量程(通常为满量程的 10%),超出测量下限导致误差放大。
三、参数设置错误
基础参数输入偏差
管道直径、壁厚、材质(声速)等参数输入错误,与实际管线不匹配(如误将 DN1000 输入为 DN900)。
探头安装方式(V 法 / Z 法)、安装距离设置错误,导致仪表计算流速时采用错误的声波路径长度。
仪表模式适配问题
未根据循环水流速范围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(如低速流未启用 “增强灵敏度” 模式)。
未开启温度补偿功能(水温变化会影响超声波传播速度,需通过补偿修正)。
四、仪表自身故障或老化
硬件故障
探头老化、损坏(如晶体碎裂、防护层磨损),导致发射 / 接收信号强度衰减。
仪表主机电路故障(如信号放大模块、CPU 故障),无法准确处理超声波信号。
接线松动、电源电压波动(如 24VDC 供电不稳),导致仪表工作异常。
校准失效
仪表长期未校准(建议每年校准 1 次),内部标定系数漂移。
首次安装时未进行现场校准(未与标准流量计比对),初始误差过大。
五、环境干扰
现场存在强电磁干扰(如附近有变频器、高压电缆),影响仪表电子元件工作。
环境温度过高 / 过低、湿度超标,导致探头性能下降或主机故障。

